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
互联网+农业解滞销危机 乐山2万斤晚熟枇杷网上热销

来源:华西都市报 发布时间:2017-06-26 10:57

志愿者们帮助村民采摘枇杷。受访者供图  

曙光村的晚熟枇杷个大果甜。  

怪圈➡增产不增收  

乐山市金口河区平均海拔达到了2250米,海拔高气温低。这里有名的晚熟枇杷,比成都枇杷晚熟一个月,个大果甜,大的足足有4两重。然而到了枇杷成熟时,挂满枝头的大枇杷却遭遇了滞销!眼看丰收的晚熟枇杷就要烂在树上,让人心焦。  

反转➡电商解困局  

曙光村以及当地驻村帮扶干部们筹划打开电商渠道,第一次把当地晚熟枇杷卖到网上,让市民在枇杷即将过季的时候通过网上购买,第一时间能吃上晚熟的枇杷。而随着2万斤枇杷的一抢而空,尝到甜头的曙光村以后打算把食用菌也搬到网上。  

枇杷的丰产年,却让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的村民们一度犯了难。丰产,采购商失约,2万斤的枇杷眼看就要滞销。怎么办?在村民和川投集团驻村帮扶干部的共同筹划下,他们第一次尝试用电商的渠道为滞销的枇杷打开销路,2万斤枇杷最终被一扫而空。  

首次“触电”让村民们尝到了“互联网+农业”的甜头。村支书邱洪更是带着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爬上了山头,指着正在搭建的食用菌大棚说,将来这些农产品都要插上电商的“翅膀”,飞出大山。  

枇杷滞销  

山村果农恐增产不增收  

今年是枇杷的丰产年,但乐山市金口河区曙光村的果农们却高兴不起来,因为采购商的失约,将2万斤枇杷推到了滞销的境地。  

曙光村所处的金口河区平均海拔达到了2250米。海拔高气温低,让这里的枇杷比成都地区要晚熟一个月左右。在今年枇杷普遍丰产的情况下,等到端午时节,曙光村的枇杷成熟时,去年约好的采购商早已采购到充足的货源。  

“我们本来和去年的采购商有口头协议,哪想到枇杷成熟后他们就来了一次。我们全村一共有50户人家都种植了枇杷,算下来足足有2万斤,眼看就要滞销了。”看着2万斤黄里泛红、汁甜个大的好枇杷就要烂在树上,曙光村的村支书邱洪心急如焚。  

枇杷的成熟期总共只有十来天,端午节第一批果实成熟后,邱洪就联合村子里的果农们商量着如何尽快解决滞销的问题。可整整一周过去之后,联系到的采购商不是已经收够了枇杷,就是给出的价格太低。“很多采购商都只给我们4块钱1斤的收购价,按这个价钱肯定是赔本的。”邱洪说。  

枇杷丰产,果农们却要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。无奈之下,邱洪决定向驻村帮扶干部们求助。彭春是川投集团2015年派去曙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,在听邱洪介绍了情况之后,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通过电商渠道直接进行销售。  

试水电商  

2万斤枇杷被一扫而空  

“我们以前只是听说过电商卖水果,自己从没尝试过,也不太清楚该怎么弄。”邱洪说,在彭春提出通过电商卖枇杷之前,他们谁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通过电商渠道卖水果。  

但时间紧急,邱洪向驻村干部们求助的时候已经是6月8日,距离枇杷成熟已经过去了一周,再拖上10天左右枇杷就要过季了。彭春当即决定去跑一趟乐山电信和邮政,了解应该如何为曙光村打通电商渠道。  

非常幸运的是,乐山电信正好有电商销售生鲜的项目,双方一拍即合,乐山邮政也予以了支持。“邮政帮我们解决了运输问题,乐山电信帮我们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,这样一来曙光村的枇杷就算是顺利‘触电’了。”彭春说。  

事实上,曙光村枇杷首次“触电”的效果比彭春想象中还要好。因为这里的枇杷本身品质优良,汁甜个大,大的枇杷一个就有四两重。在低海拔地区的枇杷逐渐过季的时候,曙光村的枇杷却正值品尝的最佳时期。因此,枇杷刚在电商上架就销售了整整五百件,几乎是一抢而空。  

上架电商以后,邱洪心里算了一笔账,算上川投集团通过志愿者采摘和内部义卖的3000斤枇杷,2万斤的滞销枇杷已经基本“消化”掉了一多半。“接下来还有通过电商渠道联系到的采购商来,预计剩下的一点儿枇杷也能很快就解决掉。”邱洪高兴地告诉记者,作为村支书,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地。  

产业扶贫  

未来食用菌也想“互联网+”  

在尝到了农产品“触电”的甜头之后,曙光村的村民们对电商、对“互联网+农业”也有了全新的认识。6月15日,邱洪带着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曙光村的山头上,在那里正在搭建着两个食用菌大棚。  

“这里是我们村的食用菌基地,项目今年刚刚开始,目前有金针菇、香菇等等,下一阶段还想种羊肚菌。”邱洪说,村民们看到了电商让2万斤枇杷一销而空的“魔力”,对农产品“触电”更是有了信心,所以,接下来他们还想通过电商销售食用菌,相信曙光村村民们的收入还能进一步提高。  

曙光村的食用菌项目总投资375万元,也是由川投集团投资的。“帮助曙光村通过电商渠道卖枇杷,是川投集团在产业扶贫方面的一次尝试,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。”川投集团党委副书记邓凯说,曙光村是川投集团定点扶贫的一个点,过去已经投入过一些项目,目前正在进行的食用菌项目也是其中之一,“总体来看,产业帮扶依然会是我们扶贫的主渠道。下一步,我们还计划在这里打造旅游项目,通过旅游等方式真正实现精准扶贫、产业扶贫。”  

华西都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赵雅儒

四川省网络文化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

Copyright©2009SICHUANINTERNETSOCIETY.Allrightsreserved.

通讯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晖路360号晶科1号3楼  工作QQ:2136693690;联系电话:028-86636065

法律顾问:北京市环球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

ICP备案号:蜀ICP备17029961号